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
江蘇省首臺套項目分析報告(全省與蘇州區域)
一、全省首臺套項目總體分析
產品類型覆蓋
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覆蓋領域廣泛,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環保技術、電力裝備、高端材料等多個產業。根據2024年公布的105個裝備名單,典型產品包括:
智能制造裝備:如南京藍昊智能的“智能柔性折彎中心”,實現了高精度、多工序集成化生產。
新能源與電力裝備:江蘇亨通高壓的“220kV超大截面平滑鋁電纜系統”解決了高壓電力傳輸的穩定性問題;常州中源技術的廢動力電池回收裝備則通過創新工藝實現鋰資源高效回收。
環保與**制造:南通思瑞的智能高速硅鋼片橫剪線填補了國內空白,提升了硅鋼片加工效率。
技術方向聚焦
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多數裝備結合了物聯網、AI等技術,如智能折彎中心通過自動化控制實現柔性生產。
**低碳技術:如氫能裝備(國富氫能的氫液化系統)、廢鉛酸蓄電池無害化處理技術(海寶資源)等,響應“雙碳”目標。
關鍵材料與工藝突破:如核電超大口徑主蒸汽隔離閥(中核蘇閥)和大截面電纜系統,均涉及材料穩定性與精密制造工藝。
區域分布特征
全省覆蓋均衡:2024年名單涵蓋全部13個設區市,南京、蘇州、南通、常州等地項目數量**。例如,南京以智能制造為主,常州聚焦環保裝備,南通在電力傳輸領域優勢突出。
產業鏈協同效應:蘇南地區(如蘇州、無錫)依托電子信息與高端制造基礎,推動裝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蘇中、蘇北地區(如鹽城、徐州)則側重新能源裝備與**技術產業化。
二、蘇州區域首臺套項目特色分析
產品類型與產業優勢
蘇州作為制造業強市,首臺套項目集中體現以下領域:
光伏與新能源裝備:如邁為科技的“HJT高效電池PECVD量產設備”和太陽井新能源的“異質結太陽電池銅柵線整線裝備”,推動光伏技術迭代213。
氫能與儲能技術:國富氫能的“氫膨脹多效循環制冷型氫液化系統”突破氫能儲運瓶頸,助力氫能產業鏈完善。
核電與高端閥門:中核蘇閥的“核電主蒸汽隔離閥”******,提升核電裝備國產化水平。
技術方向與創新亮點
光伏技術產業化:邁為科技的PVD鍍膜設備通過動態鍍膜技術提升電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成為異質結電池量產的核心裝備。
氫能系統集成創新:蘇州企業通過多效循環制冷技術實現氫液化系統能效提升,推動氫能規模化應用。
核電裝備國產替代:大口徑閥門的設計突破依賴進口局面,保障核電安全自主可控。
區域布局與政策支持
吳江區引領創新:截至2023年,吳江區累計50個產品通過省級認定,居蘇州*二,代表企業包括邁為科技和吳江變壓器,后者研制的并聯電抗器解決了電力設備局部過熱等世界性難題。
政策賦能產業升級:蘇州市工信局通過資金補貼(如銷售額10%獎勵)、市場推廣支持(如示范應用場景搭建)等政策,加速首臺套裝備從研發到市場轉化。
三、全省與蘇州對比與趨勢
產業側重不同:全省布局更均衡,涵蓋傳統制造升級與新興領域;蘇州則聚焦新能源(光伏、氫能)、核電等前沿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技術層級差異:蘇州項目多瞄準***目錄(如國家能源局首臺套),技術門檻更高;其他地區則以省級目錄為主,側重區域產業鏈補鏈強鏈。
**化與智能化并進:氫能、儲能、廢資源循環利用裝備將持續擴容;AI與裝備融合將深化(如智能運維系統)。
區域協同深化:蘇南的研發優勢與蘇中蘇北的產業化能力結合,推動全省裝備制造業梯度發展。
[上一個產品:蘇錫常首臺(套)重大裝備的分析] [下一個產品:2025年蘇錫常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