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
關于江蘇省深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實施意見
關于江蘇省深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實施意見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國家標準委關于深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信軟〔2017〕155號),協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蘇發〔2015〕16號),深入推廣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加速技術創新和管理變革,提升江蘇產業和品牌競爭力,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末,全省2萬家規上企業開展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超過5000 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省屬國有企業貫標全覆蓋,認定1500家省級貫標試點企業(其中小微企業300家),入選20家以上國家貫標示范企業,培訓超過10萬人次,新增1家全國卓越級貫標服務機構,2家全國優秀級貫標服務機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成為政府、行業、企業分業施策的重要依據。形成一批互聯網環境下行業性新型能力打造示范案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逐步成 為引領江蘇企業戰略轉型、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和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抓手。
二、健全標準化組織,積*參與標準研制
1、強化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化技術組織工作。組織重點企業、服務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參與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積*承擔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的研制和推廣工作;加強與國家兩化融合管理 體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對接和協作,承擔交辦事項;適時申請組建機械裝備、冶金、醫藥等領域技術委員會,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分行業標準的研制與應用推廣。
2、積*參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研制。在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總體架構下,鼓勵全省重點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積*參與和承擔行業或細分行業的標準制訂和實施指南,牽頭研究符合江蘇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兩化 融合管理體系方法工具,以及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應用領域有關的解決方案標準。在機械裝備、冶金、紡織、電力等行業完成制訂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分行業標準或實施指南。
三、多層次開展培訓,普及推廣體系標準
1、深入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培訓。組織專題研究班,針對全省市縣分管市(縣)長和設區市經信委主任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培訓。面向黨政干部、高層次人才、企業負責人等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培訓,鼓勵各級經信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發揮新媒體力量,面向不同對象,分層次、分類別、分主題定期開展培訓。引導服務機構、達標企業及時總結貫標經驗,形成方法、路徑、工具等案例集,編制培訓教材通過經典案例宣講會的方式予以推廣。支持咨詢機構、評定機構加強內部培訓,提高貫標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同時將面向企業的培訓人數、內容和效果等納入機構評優范圍,引導有關機構開展兩化融合貫標培訓工作。
2、面向特色產業開展貫標示范工作。各設區市圍繞本地*有基礎、*有特色、*具潛力的1-2個特色產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工作,每年度省經信委從各地優選20家標桿企業,在全省總結推廣貫標優秀經驗和成果。通過特色產業里的示范企業技術創新、管理變革和采信機制的推廣,帶動產業鏈企業開展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新型能力建設為主線的貫標行動,推動特色產業鏈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優先支持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內同等條件的達標企業成為各級貫標示范企業。
3、深入開展貫標試點工作。堅持滾動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百千萬”工程,在省和各設區市經信部門分別建立貫標試點后備企業庫,部、省、市滾動推薦儲備,不斷擴大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范圍和數量。針對小微企 業需求和特征,對接服務機構有效幫扶,開展小微企業貫標試點和普及工作。省市區(縣)三級密切配合、保障有力,推動形成重點行業(產業)、龍頭企業、普通企業,點線面相結合的供應鏈式網狀貫標格局,逐步建立由企業內生需求驅動的貫標長效機制。
4、推動國有企業全面開展貫標工作。鼓勵省內中央企業、省屬國有企業、大型企業集團積*參與兩化融合對標評估、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等各項工作,充分整合和開放國有企業優勢資源,加強溝通交流,共享經驗成果,共同推動下屬企業、產業鏈企業及供應商全面開展貫標,逐步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新生態。
四、發揮兩化融合數據作用,持續打造企業新型能力
1、規上企業普及自評估自對標。充分發揮國家、省有關兩化融合數據填報、統計、分析平臺的作用,以大中型企業填報兩化融合數據為重點,不斷擴大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的企業范圍,引導全省企業持續參與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定期公布各地、有關行業企業兩化融合有關數據,發揮兩化融合數據基礎性作用,幫助各市掌握現狀,發現問題,明確目標和任務,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2、發揮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作用。加強與國家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合作,充分發揮省有關咨詢、評定機構作用,及時更新并不斷完善兩化融合發展指標體系,研究企業、行業和地區兩化融合評估評價模型,夯實江蘇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建設基礎。推動編制各設區市、八大重點行業、省屬國有企業兩化融合數據地圖,跟蹤研判省兩化融合發展重點、價值成效、特征模式及發展趨勢。拓展數據地圖的服務領域,引導各地區政府、各行業組織、各類企業深入應用數據地圖,進行精準施策、精準服務和精準決策。
3、持續打造企業新型能力。分行業在全省每年舉辦一次互聯網時代企業新型能力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引導企業將發展重點逐步從關注成本、質量、效率等,向關注用戶價值、快速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轉變,鼓勵企業圍繞戰略轉型和差異化競爭的迫切需求,動態制定新型能力規劃,構建并持續打造互聯網時代的新型能力。每年組織專家對通過評定企業打造的新型能力進行路徑分析、方法研究、模式總結,定期發布年度企業卓越新型能力建設報告。
五、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健全監管采信機制
1、培育優秀服務機構。組織貫標咨詢業務專題培訓,鼓勵貫標咨詢機構與行業專家、企業CIO等合作,加強服務機構團隊建設,提升自身服務能力。依據兩化融合貫標服務機構評級標準進行年度評優,組織優秀貫標服務機構全省行 活動,支持服務機構承擔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及企業的兩化融合業務培訓、經驗分享和示范推廣工作,推動市場資源向優質貫標服務機構集中。推動各類咨詢服務機構、技術服務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等深度合作和兼并重組,培育和打造明體系、善管理、懂技術、能實施的多領域綜合型服務機構。
2、建立貫標服務市場監管制度。加強與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跟蹤、評定管理平臺的對接,制定全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有關制度,對企業實施貫標工作全過程監管,引導服務機構自律和企業本質貫標。開通貫標服務熱線,督促服務機構加強對服務團隊、關鍵環節的跟蹤管理,及時發現并解決貫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訂《江蘇省貫標服務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構建政府引導、行業監管、機構自律、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競爭機制。
3、拓寬貫標評定的社會采信范圍。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從政府層面率先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采信試點,在各類示范試點、有關企業認定、國有企業經營業 績考核、政府獎勵補貼等領域探索試行。通過政府采信政策的制定,引導省屬企業、大中型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及*三方社會評價機構,將評定結果與供應商選擇、招標投標、投融資授信、社會信用評價體系等相結合,不斷擴大評定結果的社會采信范圍。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成立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聯合工作組,負責全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的統籌協調、政策制定、組織推進和督促檢查。逐步完善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聯合工作組體系建設,鼓勵行業組織、制造企業、服務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積*參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
2、強化考核監督。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聯盟負責全省貫標機構咨詢服務閉環監督與管理,對咨詢服務全流 程進行跟蹤、統計、評估,對機構服務質量定期通報和考核,推動貫標咨詢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逐步將各級經信部門的 貫標培訓宣貫活動、各地特色產業貫標示范企業數量、部省貫標試點企業數量、貫標試點后備企業庫、規模以上企業開展自對標數量進行通報和考核,逐步完善全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的跟蹤監測、統計分析、信息通報、監督考核等機制。
3、加大政策支持。省工業和信息化轉型升級專項對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的企業、優秀貫標服務機構給予獎勵。對制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或實施指南的單位給予一定的補助或獎勵。鼓勵從產業政策、誠信體系、政府采購、項目審批及品牌認定等方面將貫標評定結果納入采信范圍,提高兩化融合貫標的社會認可度。
4、大力宣傳推廣。各級經信等部門、行業組織、服務機構要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宣貫活動,借助傳統媒體、社群媒體、互聯網平臺力量,面向重點貫標企業,加強政策宣貫,介紹咨詢評定服務流程,宣傳貫標示范企業和典型案例, 幫助企業提高對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認識,指導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工作。積*借助“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江蘇工業互聯網大會”等平臺宣傳推廣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成果,提高全省兩化融合貫標工作的影響力。
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登陸智為銘略官網,官方網址http://www.sdly365.cn/,專業的創新創業政策扶持專家,智為銘略致力于科技項目的一站式服務,12年專注企業服務,秉承為客戶“花*少的錢,創造*大的利潤”的服務宗旨。
[上一個產品:昆山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實施細則(試行)] [下一個產品: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示范園區認定管理辦法]